暴雨洗刷过的清晨,空气格外清新,带着泥土与海水混合的独特气息。阳光穿透稀薄的云层,将两栋小楼和湿漉漉的院子照得亮晶晶的。昨夜自然的狂想曲已然落幕,但它在孩子们身上激起的涟漪,却仍在悄然扩散。
院子低洼处积了几个小水坑,映着湛蓝的天空。汐瑶一被抱到院子里,那双酷似李盛迹的蔚蓝眼眸就瞬间亮了。她挣扎着从宁以卿怀里下地,手脚并用地快速爬向最近的一个水坑,完全无视了宁以卿“汐瑶,脏!”的呼唤。
在众人惊讶的注视下,汐瑶没有像普通孩子那样用手去拍打,而是直接趴在了水坑边,将小脸凑近水面,先是好奇地看了看倒影,然后伸出粉嫩的小舌头,试探性地舔了一下!
“哎呀!汐瑶!”宁以卿哭笑不得,赶紧上前想把她抱开。
但汐瑶却发出了极其欢快的“咯咯”笑声,小手拍打着水面,溅起细小的水花,显得无比兴奋和满足。她似乎对水有着超乎寻常的亲近感,那微凉湿润的触感让她体内的海洋血脉欢呼雀跃。李盛迹阻止了宁以卿,平静地观察并记录:“亲水行为显着,对常温淡水表现出高度愉悦反应,符合海洋血脉初期特征。”
星澜的“能量”
星澜则对水坑兴趣缺缺。他被李盛迹抱着,目光却停留在昨夜被闪电击中最频繁的远处天际线方向。他伸出小手,指向那个方向,嘴里再次发出几个模糊不清的音节,这次似乎带着一种……追踪的意味?仿佛他还能“看”到残留在空气中的、微弱电离能量的轨迹。
李盛迹顺着他的指向望去,眼中数据流动:“目标方向大气电离度已恢复正常水平。星澜感知到的可能是能量残余的‘印记’,或其感知维度包含时间延迟效应。” 星澜的能力,似乎不仅仅是实时观测,更涉及对能量流动历史痕迹的敏感。
袁聆的“频率”
皮家这边,袁聆依旧是安静的。但皮小丹细心地发现,女儿似乎对某些声音产生了特别的反应。当秦雪琪打开老旧的收音机,调到一个信号不太稳定、带着滋滋杂音的音乐频道时,一直没什么表情的袁聆,小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,小脑袋微微偏离了声音来源。
而当皮一夏用手机播放了一段纯净的海浪声时,袁聆却缓缓地将头转了过去,那双空蒙的眼眸虽然没有聚焦,但姿态明显是“倾听”的状态,甚至比平时更加专注。
“这孩子……”皮小丹对宁以卿低语,“她好像不喜欢杂乱的噪音,但对规律、纯净的自然声音有偏好。” 这印证了昨夜她似乎在狂暴风雨中捕捉恒定频率的表现。
海宝的“实践”
海宝是行动派。他看到汐瑶妹妹玩水玩得那么开心,也学着她的样子,摇摇晃晃地走到另一个小水坑边,蹲下来,好奇地看着。但他没有像汐瑶那样直接趴下去,而是伸出小手指,小心翼翼地戳了戳水面的倒影,然后看着荡漾开的波纹,自己“嘿嘿”地笑了起来。他在用自己的方式探索这个雨后焕然一新的世界。
袁宝则亦步亦趋地跟在几个能够活动的孩子身后,尤其是靠近水坑的时候,他显得格外警惕,喉咙里发出低低的、带着提醒意味的咕噜声。对他而言,任何一点可能对幼崽造成危险的因素,都必须严密防范。
就在这充满观察与发现的上午,凌晓籼再次抱着几卷影印资料兴冲冲地来了。她一进院子,就看到汐瑶在玩水、星澜在望天、海宝在戳水坑、袁宝在紧张守护的“盛况”,忍不住笑了。
“看来昨天的风雨,让小家伙们都挺兴奋啊。”她打趣道,随即扬了扬手里的资料,眼神发亮,“我又有新发现!上次不是说了‘星孩’和‘聆海者’吗?我回去又查了更多地方志和野史笔记,发现一些更具体的记载!”
她迫不及待地展开资料,指着上面的文字:“你们看,这里提到,有的‘星孩’不仅口吐玄音,幼时还能‘目追雷火,指认星残’,就是说眼睛能追踪闪电的能量,手指能指出星辰残留的轨迹!还有关于‘聆海者’的,说他们‘恶杂音,亲自然之声,能辨潮汐之微语’!”
凌晓籼抬起头,目光灼灼地扫过星澜和袁聆,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:“星澜昨天看闪电的样子,还有今天指着天边的动作……聆聆对噪音和自然声音的不同反应……这、这简直是对上了!这些记载,可能真的不是空想!”
她带来的“古籍新页”,如同拼图的关键碎片,将孩子们那些看似奇特、难以理解的行为,与古老传说联系了起来,赋予了一种跨越时空的、令人震撼的合理性。
宁以卿和皮小丹相视无言,心中充满了巨大的波澜。她们的孩子们,不仅仅是在展现特殊的“能力”,他们更可能是在重现,或者说,正在成为某种古老传说中的存在。
李盛迹接过凌晓籼的资料,快速扫描着上面的内容,眼中的数据流再次飞速运转。传说与现实的边界,在他的认知模型里,正变得越发模糊,也越发引人入胜。
雨后的清晨,阳光温暖,水坑映着天光。孩子们无心的举动,与故纸堆里的文字相互印证,将这个家庭的日常,推向了一个更加宏大而神秘的叙事轨道。未来,似乎正携带着历史的回响,向他们缓缓走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