嬴政自以为理解了大明战神的含义,就是不知道明堡宗、叫门天子、瓦剌留学生等是什么意思。
大汉。
“哼,大明战神,一听就是个好战分子,穷兵黩武,虚耗民力,弄得民怨沸腾,才给了朱星宜上位的可趁之机。”
刘邦的想法虽与嬴政有所出入,却围绕着‘大明战神’四个字去理解,认为朱祁镇是个战斗力极强、作战意志极猛的皇帝。
殊不知,大明战神是后世反话正说的阴阳怪气,就象骂人不是出口成脏,而是口吐芬芳一样。
大唐。
“呵呵,大明战神、瓦剌留学生,没想到这人竟有这么多绰号。”
李世民笑着,心里总觉得怪怪的。
这些绰号,听着怎么那么不对味儿呢?
尤其是‘大明战神’这四个字,阴阳怪气几乎要溢出天幕了。
大宋。
“有意思,大明战神,看样子武功很高啊,就是不知道跟朕比如何?”
赵匡胤是纯粹的武人,脑回路与别人不一样。
看到大明战神,就想当然地认为,朱祁镇武功高强,特别能打。
随即,赵匡胤摇了摇头:“再怎么能打,遇到朱星宜这样的妖孽,照样输得凄凄惨惨。”
大明战神吹嘘得再厉害,上位的人却是朱星宜。
这也意味着,朱祁镇被全方位碾压,输得彻彻底底。
大明。
洪武朝。
“好一个大明战神!好战必亡,连这个道理都不懂吗?这小子,一看就不是什么好玩意,真是气死咱了。”
因对朱瞻基与孙若薇印象差到极点,朱元璋不觉得两人结合,会生出什么了不得的孩子。
哪怕朱祁镇被誉为大明战神,想来也是个穷兵黩武之辈。
“造孽啊!”
朱元璋又是气愤,又是心塞,忍不住又给了旁边年轻的朱棣一脚。
朱棣哭唧唧:“我的p股啊!”
永乐朝。
朱棣抱着朱星宜不放手,乐呵呵道:“大明战神再厉害,也厉害不过朕的曾孙女!她才是真正的大明战神。”
朱星宜:“……”
谢谢!
大可不必拿我跟朱祁镇做对比!
【激动的心,颤斗的手,终于盘点到这里了。】
【明宸宗忍辱蛰伏十年,因朱祁镇的骚操作,提前实现。】
【朱祁镇原为庶长子,因宣德帝朱瞻基元后胡善祥被废,生母孙若薇被立为皇后,得以成为嫡长子。
【作为与心爱之人的爱情结晶,朱瞻基非常重视这个儿子,不仅安排了杨士奇等内阁忠臣教导他学业,还安排了王振作为他的伴读。】
【记住王振这个名字,等会儿还要反复提到。】
【宣德十年,朱瞻基驾崩后,年仅九岁的朱祁镇继承大统,是为正统帝。】
【因皇帝年幼,朝政便由太皇太后张氏代为主理,三杨等忠臣辅佐。】
永乐朝。
“什么?宣德十年就没了?”
朱瞻基听到自己未来于宣德十年驾崩,顿时整个人都不好了。
按照原本的历史,永乐二十二年皇爷爷驾崩。
父亲继位不到十个月,再加之自己的宣德十年,满打满算也就十一年时间。
历史改变,永乐帝借寿,已经过去了八年。
十一年减掉八年,就只剩下三年时间。
他的寿命,居然只有三年。
苍天啊……
这下,朱瞻基是真破了大防了。
“怎么会?怎么会这样?”
孙若薇面色惨白,满眼的绝望。
天幕曝光朱星宜是未来的千古一帝,孙若薇却没有彻底灰心。
毕竟朱棣已经七十多了,根本熬不了多少年。
只要熬过去,等到朱瞻基继位,她腾挪算计的空间就来了。
汉宣帝故剑情深,爱屋及乌,哪怕知道太子不是很好,还是让汉元帝刘奭这个发妻许平君留给他的唯一骨血继承大统。
孙若薇自信,她与朱瞻基的青梅竹马之情,不逊于汉宣帝与许平君。
即便朱星宜是未来的千古一帝,她的少年郎也会立朱祁镇为太子。
孙若薇盘算得挺好,却怎么都没料到,少年郎竟如此短命。
只剩下三年寿命,这还搞个球?
等他没了,老皇帝肯定会直接传位给曾孙女朱星宜。
到那时,皇宫哪还有她和儿子朱祁镇的立足之地?
孙若薇心中暗恨不已。
朱棣这个老不死的,好端端借什么阳寿。
熬死了太子还不够,这会子还想把太孙给熬走。
这天下,哪有同时熬死儿子、孙子,直接传位给曾孙辈的皇帝?
老而不死是为贼,这话果然没错!
朱星宜斜眼看着下首一脸崩溃的便宜爹渣爹朱瞻基,心说:“这才哪到哪儿,更大的‘惊喜’还在后头呢。等我登基,尊封亲妈为太上皇,你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‘崩溃’。”
【朱祁镇继位初期,得益于太皇太后张氏贤德和内阁三杨的辅佐,大明依旧维持着永乐盛世、仁宣之治的繁荣。】
【然而,这一切随着太皇太后的年老离世,悄然发生着改变。】
【太皇太后执掌后宫,纵有宵小之辈蠢蠢欲动,也不敢随意造次。】
【但太皇太后离世之后,太后孙若薇这位万年老二抬头,成为后宫之主,一切都变了。】
【孙若薇什么都不管,只想着耍太后的威风,顺便为娘家人谋福利,却不想承担责任,约束后宫。】
【而钱皇后刚与皇帝大婚不久,资历太浅,在后宫缺乏威信,难以拿出皇后的威压弹压。】
【于是,宦官王振便突破后宫的束缚,开始染指权力,极速膨胀起来,大肆插手政事,卖官鬻爵,谋取私利,将朝野上下搞得乌烟瘴气。
【朱祁镇虽是皇帝,但与王振多年相伴,被他洗脑,待他亦师亦父,放任不管,任由王振为所欲为。】
大秦。
“宦官干政!又是宦官干政!”
嬴政看了天幕此前三位千古一帝的盘点,知道自己死后发生了什么,心中杀意爆棚,只想着看完天幕,就诛了赵高三族。
他的大秦被赵高这个死太监祸害得不行。
没想到大明也冒出一位干政的太监,皇帝还拿他当亲爹看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