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会议室里,空气中仍弥漫着胜利的喜悦与激动。大家打趣李云龙,道:“李云龙啊李云龙,你这个‘财主’可算是凯旋而归了,快说说,这次给我们带来了什么‘厚礼’?”
李云龙咧嘴一笑,站起身来,声音洪亮而沉稳:“在整个系列作战行动中,我独立团共歼敌约一万六千人,上交战利品如下——步枪五千支,重机枪二十挺,轻机枪五十挺,各类子弹二十万发,手榴弹一万枚;另缴获电台五部,粮食二十万斤,军服、被服各一万套,大洋五万元整!”
话音未落,会议室顿时沸腾起来。难以掩饰的振奋。这些物资无异于雪中送炭,极大地缓解了部队长期缺枪少弹、补给匮乏的燃眉之急。
待掌声稍歇,李云龙继续说道:“除此之外,在兵力方面,我们独立团决定将第西营、第五营,以及三个补充营,外加一个炮兵营——共计六门山炮、六门重迫击炮、十门轻迫击炮,炮弹六百发,还有人源一共有约五千五百名训练有素的战士。一起上交给总部。”
此言一出,全场肃然起敬。“好!独立团真是英雄之师!李云龙同志,你们不计得失、大公无私,是红军中当之无愧的楷模!”
然而,喜悦尚未平息,下方己开始热烈争论——这批兵力与装备该如何分配?谁多谁少?争论声此起彼伏,气氛一度热烈到近乎喧哗。
李云龙微微停了停,会场安静,随后语气沉稳地补充道:“还有就是目前我们手中尚有未完成思想转化的俘虏近西千人。其中,军官及顽固分子一千三百余人,其余两千多人尚未深入开展政治工作。对于那些不愿加入红军的,我建议与胡宗南方面进行交换,用他们换回我方被俘战士,或换取紧缺的粮食与军需物资。这批人员与相关事务,现一并移交总部,由总部统一决策。”
李老果断下令:“这批物资与人员如何分配?你们几位纵队领导都在,今天就地协商,尽快拿出方案,务必在最短时间内补充到各部队,形成战斗力!”
李云龙来到一间小屋,屋内陈设简朴,却透着一股庄重与温暖。李云龙双手恭敬接过烟,
李云龙嘿嘿一笑,挠了挠头:“我就这点爱好。”
李老问到:“你们独立团立下如此赫赫战功,总部理应嘉奖。说吧,你想要什么奖励?尽管提。”
李云龙略一迟疑,轻声说道:“我个人没什么要求。能要一幅字吗?”
他语气虽轻,却满含期待,像极了一个孩子在向长辈索要珍宝。
李老道:“这个要求不高,必须有!好,写一幅‘铁血独立团’送你!”
李云龙眼中顿时泛起光芒,连连点头。
伍老问道:“关于独立团的归属与编制问题,你是怎么想的?”
李云龙挺首腰板,声音坚定而坦诚:“我们独立团人员构成复杂,有一方面军的老红军,有西方面军的同志,也有大量俘虏转化而来的战士。但我们不分山头、不讲派系,所有人只有一个身份——红军战士。”
伍老道:“李云龙,你是个真正的好同志!至于番号与编制,等开会研究后在决定。”
李老踱步片刻,又问:“你对红军的发展战略有何见解?”
李云龙深吸一口气,郑重答道:“从国民党第一师补充旅旅长廖昂时得知,陕北地区目前有两支红军部队仍在坚持斗争。一支是由刘志丹同志领导的红二十六军,己控制五座完整的县城;另一支是徐海东率领的红二十五军,也在陕北积极活动。”
此言如惊雷炸响,同声追问:“当真?!”
“千真万确!”李云龙肯定道,“廖昂亲口所说,原本国民党计划调兵围剿他们,但因巴西乡突发敌情,部队被紧急调往我方战区,这才暂时搁置了围剿行动。”
李老连日来困扰他的战略方向问题,此刻豁然开朗——陕北有根基,有同志,有群众基础!红军的落脚点,终于有了希望!
“老五,务必核实这一情报的准确性!”
李老回身招呼李云龙:“坐下,坐下。李云龙,你继续说,对今后的战局与红军发展,你还有什么想法?尽管畅所欲言,我们好好讨论。”
李云龙坐正身子,目光如炬:“我在做俘虏转化工作时,始终向他们宣讲——我们红军北上,不是溃退,而是为了抗日救国,是战略转移!小本子侵占我东三省,狼子野心昭然若揭,全面侵华只是时间问题。我们红军要挺进北方前线,扛起抗日大旗!这番话效果极好,许多俘虏深受触动,主动要求加入红军,誓与我们共赴国难!”
他顿了顿,继续道:“第二,我建议红军应先在陕北立足,经营西北。要练好内功,发展生产,重视教育,兴办军工,广纳贤才——把根据地建成坚不可摧的堡垒。”
“第三,”他语气转为凌厉,“我请求率部攻打腊子口,围歼鲁大昌部!一来为大部队打通北上通道,二来夺取补给,为我们赢得宝贵的休整时间!”
李老在屋中来回踱步,眼中闪烁着战略家的睿智光芒。良久,他停下脚步,郑重说道:“云龙,你先回去,把部队安顿好,物资和人员交接清楚。其他事宜,等研究后,会立即通知你。”
“是!”李云龙起身敬礼,动作干脆利落,目光坚毅。
那一夜,无人知晓小屋中究竟谈了什么,但所有人都注意到——当晚,主力部队的高级干部紧急召开会议,灯火通明至深夜。会议结束后,每位干部脸上都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斗志与信心,仿佛黑暗中终于看到了黎明的曙光。
后来李云龙收到——“铁血独立团”一副字。墨迹苍劲有力,气势如虹。他双手捧着这幅字,久久凝视,眼中泛起热泪。这不仅是一幅字,更是一份信任、一份荣耀、一份沉甸甸的使命。
从此,这幅字被他视若珍宝,郑重收藏,要代代相传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