许元躬身,神色肃然。
“陛下,臣以为,如今的科举,看似给了天下寒门一个机会,但实则,并未解决根本问题。”
他顿了顿,组织了一下语言,让自己的话语更加锋利,直指核心。
“隋朝旧制,弊端丛生,我大唐虽已革新,增设了明经、进士诸科,看似广开门路。”
“但,有一个前提,从未改变。”
他的目光扫过房玄龄和长孙无忌。
“那就是,读书的资格。”
“陛下,辅机大人,玄龄公,敢问这天下,能读得起书,请得起先生的,是什么人?”
这个问题,不需要回答。
答案,昭然若揭。
许元的声音变得沉重起来。
“是世家,是豪族,是那些家中良田万顷,从不为柴米发愁的人。”
“他们的子弟,从蒙学开始,便有名师教导,有浩如烟海的藏书可以阅览。”
“而寻常百姓呢?”
“他们的孩子,从能走路开始,就要学着拾柴、喂猪、下地。”
“对他们而言,一个字,就是一座山。一本最粗浅的《千字文》,可能就是他们一辈子都无法企及的奢望。”
“如此一来,科举的考场上,站着的永远是那些世家子弟。”
“朝堂的官位,也永远在他们之间流转。”
“这便是症结所在。
“世家的根,不在朝堂,而在他们垄断了知识的传承。只要这个根不断,无论科举如何改革,都只是扬汤止沸,换汤不换药。”
“到头来,入朝为官的,永远只有那些世家大族。”
许元的话,像一把手术刀,精准地剖开了大唐那看似光鲜的外表,露出了其下最根本的顽疾。
房玄龄长叹一声,脸上满是苦涩。
他何尝不知?
但他又能如何?
长孙无忌抚着长须,眉头紧锁,缓缓开口。
“冠军侯所言,确实是老成谋国之言。”
“但,自古以来,不外如是。”
“让天下所有人都读得起书这”
他摇了摇头,那双洞悉世事的眼中,第一次流露出了深深的无力感。
“这得耗费多少人力物力?需要多少钱粮?需要多少先生?”
“这根本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。”
“是啊。”房玄龄也附和道,“国库的每一文钱,都有用处。北拒突厥,西开丝路,赈济灾民,哪一样不是嗷嗷待哺?想要全民开蒙,无异于痴人说梦。”
李世民沉默不语,但那紧锁的眉头,显然也认同两位重臣的看法。
这不是他们没有远见,而是现实的枷锁,太过沉重。
自三皇五帝以来,何曾有过一个王朝,敢做这样奢侈的梦?
然而,面对这几乎是盖棺定论的“不可能”,许元却忽然笑了。
那笑容里,没有嘲讽,没有狂妄,只有一种源于另一个时空的,绝对的自信。
“赵国公,梁国公。”
他轻声开口。
“这世上,本没有路,走的人多了,也便成了路。”
“这世上,也没有什么事,是绝对不可能的。”
“古往今来,无人能做成,无人敢想。”
他的目光,熠熠生辉,仿佛有火焰在燃烧。
“那便由我许元,由陛下,由我们这一代人,来做这开天辟地第一遭!”
这番话,掷地有声。
让李世民三人的心神,再次为之巨震。
好大的气魄!
李世民死死地盯着许元,仿佛要将他看穿。
“你凭什么?”
“总不能是凭你那一番热血吧?”
“不。”
许元摇了摇头,笑容变得从容。
“臣凭的,是钦天监。”
“嗯?”
这个回答,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。
许元不急不缓地解释道:
“陛下,臣为何要创立钦天监?”
“臣当初创立钦天监的真正目的,是为了给大唐,改造出更多的东西,拿出更多省时省力的工具。”
“说到底,百姓的第一要务,是吃饱饭。”
“可要吃饱饭,就要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,将所有的时间都耗费在田亩之间。”
“他们劳作了,就没时间读书。”
“这是一个死循环。”
许元伸出一根手指,在空中画了一个圈。
“而臣,就是要打破这个循环。”
“钦天监研究出的新式曲辕犁,能让一头牛,耕十亩地。研究出的水力纺车,能让一个织女,日产百匹布。将来,还会有水力磨坊,风力水车”
“这些东西,每一样,都是在解放生产力。”
“当一个农夫,只需要用一半的时间,就能种出比以往更多的粮食时,他剩下那一半的时间,可以做什么?”
“他可以休息,可以去市集,甚至可以拿起书本,教他的孩子认字。”
“只有先解放了生产力,让百姓有余力,有余时,他们才有读书的可能。”
“而当他们读完了书,掌握了格物、算术的知识,他们中的一些人,或许就能进入钦天监,研究出更省力的工具,促进生产力的再一次飞跃。”
许元看向李世民,目光灼灼。
“陛下,这是一个良性循环。”
“生产促进教育,教育再反哺生产。”
“如此循环往复,大唐这架马车,才会越跑越快,越跑越稳。”
“唯一的难点”
他话锋一转,语气变得无比诚恳。
“就是这第一步,启动这个循环,需要钱。”
“很多,很多的钱。”
李世民懂了。
他彻底懂了。
原来,从钦天监开始,这小子就已经在为今日之言布局。
环环相扣,深谋远虑。
他所看到的,从来都不是眼前的一步,而是未来十步,百步。
好一个许元!
李世民胸中豪情万丈,他猛地一拍石桌,震得茶杯都跳了起来。
“钱!”
“朕给你!”
他站起身,龙行虎步,一股睥睨天下的帝王之气轰然散开。
“只要朕的国库里还有一文钱,朕就支持你这场革新!”
“朕倒要看看,你许元,究竟能给朕,给这大唐,开创出一个何等波澜壮阔的盛世!”
君臣之间的信任,在这一刻,达到了顶点。
许元深深一揖,心中亦是激荡不已。
“臣,谢陛下!”
“臣,必不负陛下所托!”
有了皇帝的承诺,许元再无顾忌,直接抛出了自己筹谋已久的具体方案。
“陛下,臣恳请,从今年起,每年从国库岁入中,拨付一成,用以兴办学堂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