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家刑侦中心食堂,巨大的空间里弥漫着食物香气和低沉的嗡鸣。经过二十四小时不眠不休的高压鏖战,参赛者们脸上都带着明显的疲惫,但眼神中的较量并未因小组赛结束而停止。取餐的队伍缓慢移动,交谈声压抑而克制。
陈默端着简单的餐盘,找了个靠窗的角落位置坐下。何锋几乎同时在他对面落座,金丝眼镜后的目光锐利依旧,看不出太多倦意。
“c组报告,方向很刁钻。”何锋切开盘子里的煎蛋,语气平淡,听不出是赞许还是评判,“‘人体货物’……胆子不小。裁判组里老派的人可不少,这种推断,没有铁证支撑,容易被认为是哗众取宠。”
陈默夹起一筷子青菜,没抬头:“可能性之一。基于现有信息,逻辑链完整。”
“逻辑链?”何锋轻笑一声,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嘲讽,“侧写不是写小说,天马行空就行。十一个人,跨越三年三省,就凭几点模糊的献血记录和邻省一个破获的小案子关联?动机这块,你们站不住脚。我们a组推断是跨省非法拘禁强迫劳动,虽然保守,但稳妥,证据链更容易构建。”
“稳妥未必接近真相。”陈默声音依旧平静。
“但接近真相需要证据,而不是……直觉。”何锋刻意加重了最后两个字,意有所指。省厅培训时陈默那些近乎预判的精准,显然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,也带来了压力。
这时,林薇和另一个女队员也端着餐盘走了过来。林薇脸色有些苍白,但眼神还算清亮。她在陈默旁边的空位坐下。
“吵什么呢?”林薇揉了揉太阳穴,“脑子都快炸了,还有力气争。”
“交流一下小组赛心得。”何锋恢复了一贯的冷静表情,“你们b组怎么样?”
“一团乱麻。”林薇叹了口气,“抽到个经济诈骗案,数据海量,团队成员风格差异太大,一个坚持钻牛角尖查账目流水,一个非要构建嫌疑人心理成长模型……效率太低。报告交得勉强,晋级悬了。”
她看向陈默:“你们c组呢?我看你们那个苗坤,奇奇怪怪的,没拖后腿吧?”
“他提供了关键思路。”陈默言简意赅。
“哦?”何锋挑眉,“那个西南怪才?听说他喜欢研究些……非主流的东西。看来你们组氛围很‘活跃’。”
这话里的挖苦意味明显,暗示c组走了偏门。
陈默还没回应,一个略带沙哑、带着点嬉笑意味的声音插了进来:“哟,背后议论人可不好。”
苗坤不知何时晃了过来,手里端着杯黑咖啡,也没找椅子,就斜靠在桌边。他穿着依旧休闲,与周围格格不入,眼神却像探照灯一样扫过何锋和林薇,最后落在陈默身上。
“何警官是吧?a组的报告我粗略看了,四平八稳,像教科书范例。”苗坤呷了口咖啡,咂咂嘴,“可惜啊,教科书抓不住真正的鬼。我们c组嘛,就是胆子大了点,敢往黑处想。至于拖后腿?”他咧嘴一笑,露出白牙,“说不定是踹开门的那条腿呢?”
何锋脸色微沉,没接话。林薇则好奇地打量着苗坤。
“苗警官对动机推断很有信心?”林薇问。
“信心谈不上。”苗坤晃着咖啡杯,“只是觉得,把人当成零件拆了卖,比当成牲口使唤,更符合某些‘高效率’罪犯的胃口。这世道,什么不能标价?”他话锋一转,看向陈默,“不过,陈默,最后那块‘身体货物’的拼图,补得漂亮。那几个献血记录,我之前也瞄到了,但没敢直接往上捅。你够狠。”
这是直接的认可,虽然方式依旧古怪。
“信息共享的结果。”陈默并不居功。
“赵大雷和沈瞳呢?”林薇问。
“大雷去找地方抽烟泄火去了,觉得报告没把他发现的‘柴油味’用足,憋屈。沈瞳还在对着地图复盘,看有没有遗漏的交通节点。”苗坤耸耸肩,“都是实在人。”
短暂的沉默。食堂的广播突然响起,冰冷的电子音播报:
“通知:小组赛初步评分已完成。晋级名单及个人初始积分,一小时后在各自终端公布。请各位选手及时查看。第二阶段淘汰赛抽签,将于今日下午三时进行。”
气氛瞬间变得更加凝滞。闲聊结束,结果即将揭晓,更大的压力悬在头顶。
何锋率先站起身,餐盘里的食物还剩大半。“回去等结果吧。”他对林薇示意了一下,又看了陈默一眼,“淘汰赛见真章。希望你的‘直觉’还能继续保佑你。”话语中的挑战意味毫不掩饰。
林薇也站起身,对陈默和苗坤点点头:“加油。”眼神里是纯粹的鼓励。
两人离开后,苗坤凑近陈默,压低声音:“姓何的绷得太紧,想把所有人都框进他的逻辑模型里。可惜,犯罪这玩意儿,最不讲逻辑的就是人心。你不一样,”他盯着陈默的眼睛,“你好像……能闻到那些不讲逻辑的味道。有意思。”
他说完,也不等陈默反应,摆摆手,晃悠着走了。
陈默独自吃完剩下的饭菜,味同嚼蜡。食堂里的人渐渐稀疏。他回到分配给自己的临时宿舍,房间狭小整洁,只有一张床、一张书桌、一台联网终端。
一小时后,终端屏幕亮起,提示信息抵达。
他点开邮件。
【小组赛结果通知】
【c组(陈默、赵大雷、沈瞳、苗坤):总评分第4名,成功晋级十六强。】
【个人初始积分(基于小组贡献度及报告质量评定):】
【陈默:92分(小组内排名第一)】
【苗坤:85分(小组内排名第二)】
【沈瞳:80分(小组内排名第三)】
【赵大雷:78分(小组内排名第四)】
紧随其后的是十六强名单。何锋所在的a组总评分第2,何锋个人积分90。林薇的b组果然未能晋级,个人积分定格在75。
陈默关掉通知页面,脸上没有任何表情。第四名,不算拔尖,但足以进入下一轮。个人积分92,在已知的晋级者中属于上游。何锋的90分紧咬其后。
真正的考验,是接下来的淘汰赛。一对一,纯粹的个人能力对决。没有团队可以依靠,没有分歧可以讨论,只有面对同一份卷宗,做出最快、最准的判断。
他闭上眼,不是休息,而是在脑中快速复盘小组赛的每一个决策点,审视自己的推断过程,寻找任何可能存在的漏洞或惯性思维。苗坤说的“闻到味道”,何锋质疑的“直觉”,他需要将这些模糊的感觉,转化为更坚实、更可复制的分析方法。
下午两点五十分,陈默走出宿舍,前往抽签大厅。走廊里遇到其他晋级者,彼此点头示意,眼神碰撞间皆是无声的较量。
何锋已经站在大厅里,看到陈默,微微颔首,目光沉静,之前的火药味收敛了许多,只剩下纯粹的竞争意识。
大屏幕上,六十四强(十六组,每组四人)的名字开始随机配对。
陈默看着屏幕,心跳平稳。无论对手是谁,他需要做的只有一件事:赢。
光标停止。
【淘汰赛第一轮对阵:陈默(c组) vs 张震(e组)】
张震,来自北方某重案队的资深侧写师,以经验丰富、风格沉稳、尤其擅长从物证细节中挖掘关键线索着称,是本次大赛的夺冠热门之一。
硬仗。
陈默抬眼,看向不远处那个身材高大、面色冷峻的中年男子。对方也正看向他,目光如磐石,没有任何情绪波动。
何锋的对阵也出来了,但一脸无所谓的样子。
抽签结束,众人散去,准备一天后开始的淘汰赛。